文/ 江苏省国际招标公司王圣喜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自2012 年2 月1 日起施行,其中第二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的,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招标项目估算价的2%。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应当与投标有效期一致……”,从而明确了投标保证金的法律地位,这是对实施十三年之久的《招标投标法》的重要补充。但除了《招标投标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招标人不得向他人透露已经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它情况”外,其他文件鲜有明确提及要求对投标保证金进行保密的问题。
投标保证金是指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投标人随投标文件一同递交给招标人的一定形式、一定金额的投标责任担保。其主要功能是保证投标人在递交投标文件后不得撤销投标文件,中标后不得无正当理由不与招标人订立合同,在签订合同时不得向招标人提出附加条件、或者不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履约保证金,以及按照招标文件规定履行相关义务,否则,招标人有权没收或不予退还其递交的投标保证金。一般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投标保证金的递交及有效与否,是评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构成中标与否的必要条件,因此投标保证金直接关系到该投标是否有效,甚至影响到整个招标活动中中标候选人排序和中标人的确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投标保证金可以用现金、支票、本票、汇票等形式递交,也可以以保函、信用证等形式递交;投标保证金金额可以是固定金额,也可以是投标报价的一定比例金额,但一般不得超过投标报价的2%或者一定的上限金额。
一、应纳入保密范围的情况
鉴于投标保证金的上述特性,投标保证金的递交情况也应纳入招标投标情况的保密范围。
投标保证金递交数目应予保密
按时递交有效的投标保证金,是成为有效标的起码条件,对投标保证金的审查,是商务评审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哪些单位递交了投标保证金、哪些单位未递交投标保证金,以及哪些单位的投标保证金有效、哪些无效,都是评标过程中的具体细节,理应严格保密。同时,为了投标保证金能及时到达,并确保投标的有效性,投标人一般会在投标前就通过电汇、转账、电开保函/ 信用证等方式,提前将投标保证金递交给招标人,而递交了保证金的投标人,一般都会如期参加投标,因此提前递交保证金的投标人数目关乎投标情况,更应予以保密,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招标的公平、公正。
投标保证金递交金额应予保密
由于投标保证金大多要求以投标报价的一定比例递交,因此知道了投标保证金的金额,就可以反推投标报价,从而导致投标方案泄密。同时,招标文件一般也规定投标保证金金额不足,将导致废标,因此在招标评标过程中,投标保证金的金额也是评审的一项因素,达不到规定比例的或规定上限金额的,都将予以废标。因此,各个单位投标保证金的金额直接与其投标报价相关联,关乎投标方案的选择及其成败,在招标过程中应予高度保密。
投标保证金递交时间应予保密
由于招标文件一般都规定投标保证金应在投标截止时间前递交或到达招标人指定账户,否则按废标处理。因此开标后,评标委员会及其工作人员需核查投标保证金递交或到达的时间,符合规定的,则评审通过;逾期的,按废标处理。因此,投标保证金的递交时间直接关系到投标是否有效,在评标过程中也应予以保密。
二、做好保密工作的要点
为做好投标保证金的保密工作,在具体招标工作中,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投标保证金要指定专人收取保管、及时在册登记。递交投标保证金的投标单位名称、详细时间、金额及其形式均应一一记录在案,并通报给项目经办人和评标委员会,不得外泄,也不允许无关人员打探。其次要明确投标保证金的各项要素。制订招标文件须详细明确,尽量刚性,避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差错和歧义,减少可能由于投标保证金泄密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为统一投标保证金的种类,需在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保证金递交的形式,为操作方便,保证金的种类尽量少,形式尽量通用、简单;又如,为避免投标保证金金额泄露而导致投标报价泄密,最好将投标保证金规定为一个统一的具体数额,这样也可避免投标人由于人为因素产生投标保证金少交而导致废标;再如,由于网银支付、手机支付、电开保函/ 信用证等电子支付手段的发展,投标人往往误以为办理了电子支付就等于成功递交了投标保证金,事实上,由于银行系统交换或保函/ 信用证通知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投标保证金的到达时间往往与支付时间有一定的差距,为避免因此产生的异议,在招标文件中需明确规定投标保证金是以到达招标人指定账户或信用证/ 保函正本送达招标人为准,否则视为无效。第三,在评标过程中需认真审核、加强保密。投标保证金是商务评标的重要因素,评标时需对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审查投标人递交投标保证金的时间、形式、金额等要素,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判定是否合格。由于投标保证金合格与否较易认定,且直接关系到是否为有效投标,因此需在评审时仔细审核,从严把关,以防后患。
投标保证金看似简单,但招标无小事,一旦其有关细节泄露,极易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招标具体实践中,应高度重视投标保证金的保密问题,只有做到事前精心准备,事中严格操作,方能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