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
近年来,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以务实的态度,锐意创新,积极进取,坚持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市场建设和管理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组织信息化为发展方向,不断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
有形建设市场的组织信息化是指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手段,实现对场内交易活动各类信息的集成化和共享应用,提升有形建设市场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廉洁风险防控水平。“数字见证”和远程异地评标是近年来交易中心实施组织信息化的典型案例。
(一)创新见证服务模式,实施“数字见证”
“数字见证”是交易中心对传统“人盯人”见证服务模式的一项创新举措,即在项目评标过程中,监督人员、见证人员、招标人(招标代理)等非评标人员均不再进入评标现场,而是由评标委员会进行独立评标,同时通过数字见证管理系统对评标过程实行语音、视频实时监控。为保证数字见证工作顺利实施,交易中心在自行开发数字见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还进行了一系列配套管理创新。一是优化业务流程。将场内交易过程分为评标前、评标中和评标后三个阶段,并据此重新划定部门职责边界,各业务部门职责重点更为突出。二是调整内设机构。成立见证服务管理部,全面负责项目评标过程的业务管理和见证服务工作。三是加强评标区管理。对评标区进行场地功能布局调整,实行分区管理,严格控制出入各功能区的人员,使评标区域更为独立和规范有序。四是实行评标专家电子身份认证。评标专家使用CA数字证书完成签到,专家名单不再打印纸质文件,而是通过专家子网自动交换到评标室的专家签到系统,有效消除了专家名单泄露的风险。五是实行评标费银行转账支付。在评标结束后,招标人通过银行划账方式发放评标费,并由系统对专家评标费账号的异常变动进行记录,使专家评标费发放能够得到有效的监控。六是加强评标专家培训。组织多次专家培训和考核,确保每位专家能够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独立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完成评标任务。消除了招标人(招标代理)通过协助评标诱导、影响专家独立评标的可能。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数字见证工作逐渐完善,其对交易中心的工作效能、管理水平、业务创新和廉洁风险防控水平的推动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实现了评标委员会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评标。监管部门、招标人(招标代理)和见证人员在评标过程中不再进入评标区,由评标委员会独立完成评标工作,有效防止外界人为因素对评标工作的干扰与影响,保障评标工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二是提高了见证服务工作效率。由传统的一名见证人员在同一时间只能负责见证1个项目转变为可以在同一时间见证8个项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截至10月11日,交易中心今年已完成交易项目5734宗,交易额2230亿元,开创了交易中心成立以来的交易额最高纪录,项目数量同比增加36%。工作人员数量基本不变,而完成的业务量却大幅增加,充分显现了数字见证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优势。三是提升了有形建设市场廉洁风险防控水平。数字见证的实施使过去评标环节中最为敏感的见证人员廉洁自律问题、专家名单泄露问题、专家被收买和操纵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全面提升了有形建设市场廉洁风险防控水平,并实现了场内交易活动廉洁问题零投诉。四是为全面实施电子招投标和推行异地远程评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数字见证的实施,带动了专家电子身份管理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专家的独立评标能力,这些都是电子招投标和远程异地评标的必备要素,为全面实施电子招标投标和推行异地远程评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立“两地三方”远程异地评标新模式
在数字见证成功实施的基础上,今年,交易中心进一步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创新评标工作机制,以南沙交易部为试点,创建了“两地三方”的远程异地评标新模式。所谓“两地三方”,是指同一个项目的评标场所分设于广州与南沙两地,专家库抽取的专家在交易中心广州本部评标,业主委派的专家在南沙部评标,两地专家通过评标视频会议系统独立评标、协同工作;项目监督部门在南沙对两地评标现场进行远程监控、交易中心对两地评标现场进行数字见证。
目前,南沙部远程异地评标试点经过三个多月的运行,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其效果也已初步显现。一是提升了评标过程的廉洁风险防控水平。实行远程异地评标,省去了专家接送环节,规避了专家在接送途中可能被行贿收买的廉洁风险以及业主评委在评标时有倾向性地诱导社会专家评标、监管人员干预专家评标的现象,确保了评标的公平与公正。二是大大提高了评标效率和评标质量。交易中心6个外派部与广州市区距离均有几十公里以上,实行远程异地评标后,专家不再需要承受路途的劳顿,而且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对投标文件进行研究和评审,大大提高了评标效率和评标质量。三是节约了招投标成本,有力推动了电子化招投标进程。远程异地评标模式下,招投标文件实行电子化,既节约了招投标成本,也为促进广州地区电子化招投标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消除了因远距离交通产生的安全风险。实行远程异地评标后,不再需要接送专家,消除了因远距离交通而产生的专家人身安全风险。五是为下一步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奠定了基础。广州“两地三方”的远程异地评标模式,与国家大力提倡的区域间远程异地评标思路完全吻合,如果能够统一招标文件范本标准,跨区域的远程异地评标也将可期。
二、以业务标准化为发展动力,以标准促规范,打造市场核心竞争力
标准化是广州有形建筑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确保市场规范运行,打造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技术制度。自2010年起,交易中心就建立了标准化发展战略,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在采纳和吸收现有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技术特点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广东地方标准,并积极参与国家部委新行业标准的编写,实现工程交易全过程、全方位标准化的管理,并逐步建立具有系统性、协调性、适用性、开放性和前瞻性的区域性标准化体系,用标准化手段推进区域性合作,使区域内的有形建设市场实现统一的标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2010年,交易中心开展了《广州有形建设市场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并获国家建设部立项,目前已经结题。该课题研究制定了工程招投标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数据标准等行业标准体系,得到了全国十七个省会城市的响应,并在这些城市进行了有效的试运行,形成了实际上的区域行业标准。
(二)2012年,交易中心代广东省住建厅起草了《广东省建设工程交易规程》和《广东省电子评标数据交换标准》,目前,这两项标准文件已经广东省建设厅发文实施。
(三)今年,交易中心作为住建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电子招投标技术标准》的主要编写单位,承担了该国家行业标准的重要部分撰稿任务。借助在编写地方标准的丰富经验,交易中心将地方性标准的核心精华整理升华,为国家行业性标准的出台作出贡献。
(四)进场项目交易运行标准化。交易中心的业务范围不仅包括市属房建市政项目,还有中央、省属专业工程项目以及农村小型项目,由于这些投资主体不同的项目存在着不同标准和不同规则的监管模式,所以我们的交易平台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统一的管理规则,对此,我们在广东省、广州市纪委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不懈的努力,以及严格的制度和运作标准的执行,基本实现了进场招标项目在同一的平台上按照统一的运作流程和要求进行交易。
三、以管理精细化为发展基石,抓细节重落实,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交易中心在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不忘“勤练内功”,坚持抓细节,重落实,形成了自我审查、自我纠正和持续改进的良性发展机制。
(一)设立集中办事窗口
针对业务办理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交易中心通过认真研判,借鉴行政审批办事大厅的做法,将分散在各业务部门办理的事项进行集中,设立统一的对外办事窗口和咨询区,并对交易流程和业务系统进行相应的优化。集中办事窗口的设立,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方便,使各项业务办理更加规范,场内环境更加有序,同时也减少了交易中心经办人员与招标代理接触过多带来的廉洁风险。
(二)建立巡检工作制度
为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交易中心建立了巡检工作制度,每周由一名副职领导带领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巡检,巡检内容包括场地和办公环境、工作纪律、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仪容仪表、各类业务办理情况等。对于巡检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并在下次巡检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巡检工作制度实行半年以来,共查找发现和整改问题227条,极大地促进了市场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业务管理精细化
交易中心把“精、细、严”落实到业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认真梳理业务流程,查找疏漏,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具体到每一张业务表单的细项制定,每一个环节的注意事项,每一类业务的详细指引,每一类事件的最佳处理方案,都进行认真研究,力图采取最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每一项业务问题。由于持续不断的精细化管理,去年,交易中心荣获了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颁发的“广州地区优质服务文明示范窗口”荣誉称号。
有形建设市场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这种以组织信息化为发展方向、以业务标准化为发展动力、以管理精细化为发展基石的市场建设理念,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念。希望广州的实践可以为其他兄弟城市交易中心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