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的修改
信息来源:北京建设工程招标投标    发布时间:2013-10-09

江西省机电设备招标有限公司  汪才华

    摘要201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涉及《招标投标法》施行以来的12部招标投标配套部门规章及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修改,这些修改既有根据“新法优于旧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进行的调整,有该自身作出的新的规定,这些规定应当成为业内人士重点学习和掌握的对象。

    关键词招标投标;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招标师投标保证金;重新招标

 0 引言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法制办监察部关于做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贯彻实施工作意见的通知》关于全面清理与招投标有关规定的要求,国家发等国家九部委局,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以联合部门规章的形式签署了《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以下简称23号令),该令内容包括对1件规范性文件关于做好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试点工作的通知》予以废止和对《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等11件规章、1件规范性文件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令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23号令采用了对相关政府部门名称的修改、相关规章条文内容的删除、相关引用法律法规条文序号的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具体内容的修改、相关规章条文内容的增加、相关规范性文件内容的修改、部门规章名称的修改、规范性文件名称的修改等8种修改方式,修改条文达237条次,附件篇幅达47页,前后跨度较大,并缺少一定的连贯性,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地帮助业内人员学习该令,笔者作了一些归类汇总的工作,并拟从法律文件名称修改、政府部门名称修改、引用法律条文的修改、根据前序法律文件进行的修改、23号令自身新的规定5个方面对23号令进行解读,希望能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和业内人士的共鸣。

    1  涉及3部法律文件名称的修改

    1.1  《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名称修改为“ 《工程建设项目申报材料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

    1.2  <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试行规定》名称修改<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标准施工招标文件>暂行规定》

    1.3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指定发布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公告的媒介的通知》名称修改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指定发布依法必须招标项目资格预审公告和招标公告的媒介的通知》

    2  涉及7个政府部门名称的修改

    由《招标投标法》施行于2000年1月1日,经过13的发展,国务院经历了2003、2008的次机构改革(本令发布于2013年3月11日,签署时并未涉及2013年机构改革的内容,铁道部还保留)23号令涉及的12部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的发展计划、经贸、外经贸、建设、交通、信息产业、民航等个部委局已撤并、更名国家发工信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民航局个部委局,因此,23号令第89条、第128条、第174条、第191条中对这5个撤并、修改的部委局名称作出了相应的修改,加之一直保留的铁道部、水利部、财政部、广电总局个部门,就变成了九部委局联合发布的部门规章。

    3  涉及2部法律文件的引用

    主是指条例,除<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试行规定》外,均涉及对条例的引用。

    另外,《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的修改中涉及国家统一的评标专家专业分类标准和管理办法的规定,目前,已出台的办法为2010年7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局发布《关于印发评标专家专业分类标准(试行)的通知》,根据该办法,评标专家共分有一级目录专业30项,二级目录专业266项,三级目录专业1455

    4  涉及众多23号令前序法律文件进行的修改

    这些修改之处涉及众多内容,由于篇幅的关系,不可能一一罗列,笔者以列举的方式谈以下11个方面的内容:

    4.1 招标投标时限

    涉及到招标文件的发售期由5个工作日修改为5日投标保证金的退还最迟由中标合同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修改为5日内资格预审文件发售期、中标公示期、异议提出与答复等其他时限均与条例进行了统一

    4.2招标事项审批、核准

    2004年7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改革了文件出台以前国家对建设项目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其中,政府仅对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进行核准,其他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改为备案制。对于企业使用政府补助、转贷、贴息投资建设的项目,政府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 企业投资建设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仅需向政府提交项目申请报告。

    23号涉及《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等多部法律文件的修改,将“审批”的字眼修改为“审批、审核、备案”,将“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办理备案手续”。

    4.3法定的组建评标专家库的主体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招标代理机构”修改为“省级人民政府、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招标代理机构”。

    4.4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

    增加了“般情况下招标人最迟应在中标合同签订后5日内退还投标保证金和同期存款利息”、“招标人原因终止招标的应当及时退还所收取的投标保证金和同期存款利息”和“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境内投标单位,以现金或者支票形式提交的投标保证金应当从其基本账户转出、“二阶段招标的,应当在第二阶段提交投标保证金”规定。

    履约保证金统一为不得超过中标合同金额的10%。

    4.5异议的受理与答复

    根据条例第五十四条和第六十条的规定,增加了“投标人对开标有异议的,应当在开标现场提出,招标人应当当场作出答复,并制作记录”和“对于条例第二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五十四条规定事项没有先行提出异议的,投诉不予受理”。

    4.6联合体投标

    联合体投标后应当固化,发生任何变化,包括资格预审后联合体成员增减、更换成员的,联合体投标协议签订后,一方以自己名义单独投标或参与同一项目其他联合体投标的,所有投标均作无效标处理。

    4.7将招标项目划分为三个层级

    根据条例的相关规定,将招标项目划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为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第二层级为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第三个层级为非依法必须进行招标但是采用了招标投标方式进行采购的项目,层级越高,限制性的规定越多。

    4.8“没收”字眼彻底去除,以“不予退还”取代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等部门规章中提到了没收的概念,这一规定本身是欠妥的。商务印刷馆1983年出版的《现代商汉词典》第804页对没收是这样定义的:把犯罪的个人或集团的财产强制地收归公有,也指把违反禁令或规定的东西收去归公。在法律上没收也指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没收往往是公权对私权的剥夺,其执行主体往往是国家机关或其授权组织,被没收的财产应收归国有或进入国库,其他任何人都不得侵占和挪用。而招标人往往就是企业或事业单位性质的项目法人,不具有国家机关的性质,投标人违反相关规定时其投标保证金招标人将不予退还,不予退还的保证金将直接被招标人占有,当然不会收归国有或进入国库。即使对于国家机关或其授权组织的招标人而言,对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招标投标来说,平等主体之间的招标人没收投标人提交的投标保证金也是欠妥的。

    条例在立法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规避没收字眼,以不予退还取代, 23号令对这一修改进行了回应,彻底去除了部门规章中“没收投标保证金”字眼,以“不予退还投标保证金”取代

    4.9“废标”字眼彻底去除,以“否决投标”取代

    为了回归《招标投标法》中“否决投标”的表述,又避免与《政府采购法》中的“废标”概念相混淆,条例去除了“废标”字眼,以“否决投标”取代,23号令对这一修改进行了回应,彻底去除了“废标”一词。

    4.10“撤销”字眼进行了统一

    参照《合同法》中关于要约撤回和撤销的规定,条例对投标人将投标文件在投标截止时间前和投标截止时间后要求返还投标文件(要约)、以求不受投标文件(要约)约束的行为分别作出了规定。标截止时间前的行为为撤回,撤回是投标人的一项权利,撤回投标文件的投标人无需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提交了投标保证金的,招标人应当自收到投标人书面撤回通知之日起5日内退还。标截止时间后的行为为撤销撤销是一项禁止性行为,投标人撤销投标文件的,招标人可以对其提交的投标保证不予退还。

    23号令对这一修改进行了回应,区分了撤回撤销,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4.11投标保证金限额的明确

    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一款作出了“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项目估算价的2%”的规定,对于这一规定,原《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中的“施工和货物投标保证金最高80万元”、“勘察设计投标保证金最高10万元”的规定是否无效的问题,业内一直存在争议,一派观点认为,按照法律位阶的纵向效力来说,条例高于部门规章,部门规章规定的“80万元”、“10万元”的效力自然失去法律效力,另一派观点认为,部门规章的规定条例的规定并不冲突,“不得超过项目估算价的2%”、“最高限额80万元、10万元”同时具有法律效力。很显然, 23号令认可了后者的说法,明确了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项目估算价的2%,施工和货物招标最高不得超过80万元、勘察设计招标最高不得超过10万元

    5  涉及6项23号令新的规定

   5.1自行招标需要三名以上招标师

    23号令第16条将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第四条第一款第四项由“设有专门的招标机构或者拥有3名以上专职招标业务人员”修改为“拥有3名以上取得招标职业资格的专职招标业务人员”该办法的其他条款和《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也相应作出了修改,这一规定打破了原来的自行招标“人员要求过于笼统的规定,强制提出了“自行招标需要3名以上招标师”的有实质内容的规定,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对于统一自行招标和委托招标人员的职业准入条件、加强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招标采购人员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规定将对业内影响较大,笔者已注意到了很多在招标组织形式上实行以自行招标为主的垄断性行业如石化、公路行业招标人已将招标师的考试和培训列入战略层面予以考虑,并估计今年的招标师报考人数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含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初审后报国务院审批)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的自行招标活动,对于大量经省级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含经省级发展改革委初审后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实行备案制、仅由行业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的自行招标活动,是否参照执行“自行招标需要3名以上招标师”的规定,目前没有明确。

    5.2 明确了招标代理机构受招标人委托可以收取投标保证金

    23号令第142条、第204条已将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三十条第、《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已修改为“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的方式和金额,将投标保证金提交给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意味着进一步明确了投标保证金的收受主体是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招标代理收受投标保证金的,应当取得招标人的委托授权按照《民法通则》关于“委托代理是指代理人依据被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规定,投标保证金的收受主体实质上就是招标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意味着实践中投标保证金被视为唐僧肉,招标投标集中交易场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动辄利用行政手段或政府授权的集中交易服务职能之机要求由其集中收受投标保证金的做法是缺少法律依据的。

    5.3招标人应当完成评标、定标、合同签订的时限作出了修改

    23号令第48条、52条、103条、105条、152条、214条分别对评标、定标、合同签订的时限作出了修改,将“招标人应当在投标有效期结束日30个工作日前完成评标、定标工作”修改为““招标人应当在投标有效期内完成评标、定标工作”,将“不能在投标有效期结束日30个工作日前完成评标和定标的,招标人应当通知所有投标有延长投标有效期”修改为““不能在投标有效期内完成评标和定标的,招标人应当通知所有投标有延长投标有效期”,将“招标人应当在发出中标通知书30日内(《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第四十条规定为30个工作日内)签订合同”修改为“招标人应当在投标有效期内和发出中标通知书30日内签订合同”。这些修改明确以下两个事项:

   (1)投标有效期内应当完成评标、定标、合同签订三项工作,也就是说投标有效期包括开标到合同签订的全过程,基于这一因素考虑,另外考虑投标保证金的有效期已由“应当超过投标有效期30日”修改为“与投标有效期一致”,笔者建议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投标有效期不少于90日,以防时间过短造成的不便

   (2)投标有效期内不能完成评标、定标两项工作的,应当向投标人提出延长投标有效期,需要注意的是,本条与前条相差了“合同签订”一项工作。

    以投标有效期90日为例,以前投标有效期截止日45日前(30个工作日前,以平均每周5个工作日,考虑3个节假日)还不能发出中标通知书,就要发出延长投标有效期的通知,也就是说开标后45日内就要发出中标通知书,现在如果在开标后80日内发出中标通知书,10日内完成合同签订,并不违反23号令的规定,也无需发出延长投标有效期的通知。

    5.4重新招标的任意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重新招标是指招标项目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出现缺少实质性响应投标人等法定情形,如何开展项目采购所做出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意味着招标人或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招标人作出前述招标工作全部归于无效,重新开展招标投标活动。相对这种选择,是不重新招标,即选择重新评标、顺位递补的方式重新确定中标人,顺位递补方式的方式在实践中用得较多,但争议较大,这种争议主要来自于招标人对重新招标和顺位递补方式确定中标人的随意性,而这种随意性带来的是“天壤之别“的结果差异。笔者曾撰论工程施工招标中标无效后的法律处理——以上海经达诉广东省交通厅案为例一文,该文核心观点是“权力没有限制,天使变成魔鬼,这种既可重新招标,又可顺位递补的选择方式如果没有限制,而其产生的利益变化巨大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种权利予于规制”,这种观点在业内引发了一定的探讨,并得到一定的认可。

    23号令第47条、第107条、第143条、第200条、第205条、第206条、第210条对正常招标投标流程中投标人少于3个、全部投标被否决等情形下,“应当重新招标”修改为“招标人在分析招标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应当依法重新招标”,这项修改意味着正常情况下重新招标的,不再是不加修改资格预审文件或招标文件再招一次,这种规定有利于防止招标人人为设置不合理条件有意两次“流标”后直接指定发包的规避招标行为。

    23号令第51条、第101条、第151条、第213条对条例第五十五条整条规定的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不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履约保证金,或者被查实存在影响中标结果的违法行为等情形,不符合中标条件的,招标人可以按照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中标候选人名单排序依次确定其他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也可以重新招标”修改为“……招标人可以按照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中标候选人名单排序依次确定其他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依次确定其他中标候选人与招标人预期差距较大,或者对招标人明显不利的,招标人可以重新招标,这项修改意味着重新招标和顺位递补不再是招标人任意的一种权利,而是顺利递补优选,重新招标次选,只有顺位递补时其他中标候选人与招标人预期差距较大(比如后序中标候选人综合实力过差),或者对招标人明显不利的(比如后序中标候选人价格比第一中标候选人高很多)的种情形下才选择重新招标。

    5.5施工招标时履约保证金定金功能的取消

     23号令第164条将《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八十五条中的应当双倍返还中标人的履约保证金;给中标人造成的损失超过返还的履约保证金的,还应当对超过部分予以赔偿修改为应当返还中标人的履约保证金,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意味着工程施工招标中以前履约保证金具有的《合同法》、《担保法》中的定金的功能予以了取消,很明显这种取消不利于中标人利益的保护。

    5.6施工招标时可以调差的工期发生变化

    23号令140条将《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三十条中的施工招标项目工期超过十二个月的,招标文件中可以规定工程造价指数体系、价格调整因素和调整方法修改为“施工招标项目工期较长的,招标文件中可以规定工程造价指数体系、价格调整因素和调整方法”,意味着今后造价可以进行调整的工期不再受12个月以上的限制,毕竟“过长”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6.结语

    本文以23号令为基础,从法律名称的修改、政府部门名称的修改、引用的法律条文的修改、根据前序法律文件进行的修改、涉及23号令自身的新的规定5个方面对23号令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在新的规定解读中谈到了这些变化对招标投标主体发生的变化,希望对业内人士学习23号令有所帮助。

    当然,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和学习时间仓促,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理解的片面性欢迎社会同仁予以批评指正,以利于本人对招标投标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法规司,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财金司,监察部执法监察司.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第94页,第128.
  2. 汪才华. 论工程施工招标中标无效后的法律处理以上海经达诉广东省交通厅案为例[J]. 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12,第3期:41-45.

 

 

 

 
本网站版权属北京市建设工程发包承包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所有,所发布之招投标信息均依据交易中心职能并经招标人认可。未经交易中心授权的任何转载,交易中心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各有关交易主体在组织、参与招投标活动时,请以本网站(www.bcactc.com)发布信息为准。
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 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本网站转载于网络的资讯内容及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如果您 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更正。若未声明,则视为默许。由此而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网站所转载的资讯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北京市工程建设交易信息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16035号